台灣抽脂手術大比較
根據維基百科全書上的分類方法,依據抽脂方式出現的時間可以分成傳統吸力抽脂(Suction Assisted Liposuction, SAL)、超音波抽脂(Ultrasound Assisted Liposuction, UAL)、動力抽脂(Power Assisted Liposuction, PAL, 目前臺灣已無使用)、雙生管抽脂(Twin-Cannula Assisted Liposuction, TAL, 臺灣未進口)、體外超音波抽脂(External Ultrasound Assisted Liposuction, EUAL, 臺灣未進口)、水刀抽脂(Water-Jet Assisted Liposuction, WAL)。
威塑抽脂(Vibration Amplification of Sound Energy at Resonance, VASER)只是超音波抽脂中的一種商標名稱,並非是新的抽脂技術,威塑抽脂機早在2002年就開始進入世界的整形手術市場,台灣只是比較晚進口。
至於雷射溶脂雖可分為雷射抽脂(Laser Assisted Liposuction)及雷射溶解(Laser Lipolysis),但由於能夠處理脂肪量少及應用範圍小,所以並沒有單獨成為一種抽脂的流派。
以下以列表方式將台灣目前常見抽脂的方式做一個比較,:
|
傳統抽脂 |
威塑抽脂 |
水刀抽脂 |
雷射溶脂 |
原理 |
單純負壓吸取 |
低能量聲波乳化脂肪 + 負壓吸取 |
高壓衝力水刀 +負壓吸取 |
雷射熱能量乳化脂肪 + 負壓吸取 |
脂肪針對性 |
無 |
無,聲波是以水為介質傳播能量,高韌度的組織破壞少。 |
無,高韌度的組織破壞少。 |
無,神經血管一樣有熱灼現象。 |
結締組織針對性 |
破壞、無保留 |
保留 |
保留 |
不僅保留,還有促進的效果。 |
部位範圍 |
大小範圍均可 |
大小範圍需應用不同管徑的超音波管 |
大範圍效果佳 |
小範圍效果佳 |
出血量 |
多 |
少 |
少 |
少 |
傷口 |
少、小 |
略多、略大,需要傷口保護器以免傷口灼傷 |
少、小 |
多,但都小針孔 |
皮膚淺層 |
不建議 |
可使用 |
可使用 |
可使用 |
復胖結果 |
抽脂區域仍易復胖 |
抽脂區域不易復胖 |
抽脂區域不會復胖 |
抽脂區域仍易復胖 |
可用於自體脂肪移植 |
可以,移植的存活率低 |
乳化後的脂肪不建議再使用 |
可以,移植的存活率高 |
不可以 |
依照上表的分析,要選用那一種抽脂方式是要看每個人需求的不同。
2011/7/7